2017年算是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兴起,什么街电来电小电可是随处可见。一直在吵得纷纷扰扰的街电和来电,近日又一起专利纠纷拉下帷幕,街电又一次败诉了。并且需要赔偿来电金额3000万元。
案件详情:
2017年5月,来电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街电侵害了其ZL201520847953.1移动电源租用设备及充电夹紧装置和ZL201520103318.2吸纳式充电装置的两项实用新型专利。
据悉:这两项专利申请于2015年,吸纳式充电装置主要是以运输充电宝的导轨。充电夹紧装置主要是对充电宝固定进行充电的定位进行处理。
来电提起专利诉讼之后,街电便随后对这两件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无效申请。当然最后被无效掉的专利仅仅知识其中一件专利的部分权利要求,剩余的核心权力要求仍然有效。
于2018年5月25日,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做出了一审判决:街电专利侵权成立,要求街电赔偿来电损失200万人民币。
随后街电表示不服一审的判决便向北京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了上述,还发表声明:来电将未生效的判决发于街电的合作伙伴,此行为表明了来电利用专利诉讼争夺市场的意图格外明显。
2018年11月30日,北京高院做出的最终判决:维持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一审的决定,按照先前的赔偿金额赔偿。
2018年12月28日,关于来电街电的专利之争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做出了判决,街电在此次专利战中败了,要求街电赔偿来电金额高达3000万元。
据报道在这次专利战中,街电曾以公司亏损为理由请求法院将赔偿金额降低,但是却被法院认为抗辩理由不成立,所以不给予采纳。
面对这些专利纠纷案件,专利作为市场上竞争的重要手段,败诉的代价不单单是需要赔偿那么简单,还有可能导致企业名下的专利产品需要全部下架。对于这一幢幢的专利纠纷案件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:一个企业的核心产品,如果并没有去做好专利风险调研就贸然上市,万一侵犯了竞争对手的专利,那么便有可能导致全军覆没。
现在专利已经成为了各大企业的核心竞争手段,但是专利布局并不是随意来的,去申请专利之前起码你得清楚自己要保护的到底是哪些范围,如果之后的专利权利要求并没有很好的保护到自己的产品,那么可是说这个布局的专利分文不值。现在市场上的专利纠纷案件远远不止街电和来电这一起,我们必须要记住,专利侵权的代价可是谁都难以去承受的,一不小心便有可能导致整个企业毁于一旦。